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君不見。絕學(註1)無為(註2)閒道人。不除妄想(註3)不求真(注4)。】

  筆者管窺:你可知道?不住有為法,也不住無為法,連非有為非無為的中間也不住的住無所住,是諸「佛」的絕學,乃是一切諸「相」平等而無所分別的境界,萬法無所拘束,任我逍遙自在,看來頗似一個閒散的修道人,既不存心(刻意)除去妄想心,也不存心(刻意)求見真心(自性、清淨心)。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脩何法。最為省要。】

問道,如果有人,立志上求佛道,應該修行甚麼法門,才是最為省事而扼要的呢?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謂休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縱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

意思是:大師告訴裴休,諸佛和一切眾生,只有這個「一心(指自性、如來藏、真如、佛性)」(註1)便是佛法,除此「一心」而外更沒有別的佛法了。這個「心(一心、自性、佛性)」從無始(註2)以來就這樣的存在着,不曾生過也不曾滅過,不青不黃的沒有顏色,沒有形體也沒有相貌,超越了有、無,超越了新、舊,超越了時間的長、短,超越了空間的大、小,超越了一切限制與衡量、言語與心識,既沒有縱跡可尋,也沒有相對的事物可見。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意思是:裴休相國問大師;山中四五百人中,有幾個人得到和尚的心法?大師說;得我心法的人不計其數,為什麼呢?因為「佛」在於自心如何去悟得,並非在於聽我所說的心法,便一定能夠悟得的,我所說的心法,只不過是教化剛學佛法的人,所用的工具而已。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或許比較不太注重經典論疏等,偶而引用,也只是一時權宜的方便說法。禪宗主張自心中有如同「佛性」的「自性」,自心也有覺悟「佛性」功能的般若智,只要向自心中去尋求,一旦徹見「自性」,「自性」除了尚有一個身體存在於世間以外,其他都同「佛性」一樣,無異找到了成佛的基因,依之修行,必然成佛。

禪宗自從達摩祖師東來,到六祖惠能大師始集大成,六祖大師在大梵寺的講經說法,以及與弟子之間的問答,輯錄為【六祖法寶壇經】,乃是唯一的一部,不是佛所說而被視之為經的著作,不但成為禪宗最重要的一部寶典,也是影響我國佛教徒最大的一部經典。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甲.      經文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

  所謂的道(道是通往的意思,此處指的是通往成佛之路),是以寂滅為其本體,修道的眾生則以離一切諸「相」為宗旨,因此經中說;寂滅(即涅槃的譯名,寂是其體寂靜,滅是其體無相)是菩提(梵語菩提,華言為道,禪宗以心為道,心乃自性清淨心),乃是因為能夠滅除諸「相」的原故。所謂的「佛」就是(覺悟無上菩提者)」,人有「覺心」便能夠證得菩提道,因為證得了菩提道,所以稱之為「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由是可知,「佛」是無「相」的,如果說「佛」有「相」的話,那也只是以「無相之相(無一相可得者即是實相,實相者即無相,無相乃是如來法身)」為「相」,「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大智慧去直覺到祂。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興起,全都一同歸因於我們這一個會分別計較的心。因此前「佛」傳法給後「佛」,傳的都是以「心」傳「心」,也就是說,傳的是如何用你的心,自行證得心中本有的「真心(一切平等無二的心)」的方法,這個「真心」便是「佛」。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進入佛道(通到佛果的道路)有很多的途徑,總而言之,不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理入,第二種是行入。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詮釋經名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整個般若經典有六百多卷,唯上上智的人,或許可以在有限的若干經卷中,得以悟入經中深意而通達佛法,其他的人,既使是窮盡畢生之力也難竟全功,佛或許是為了憐憫大多數眾生的原故,乃將六百多卷的般若經典,濃縮為一部【金剛經】,如果能夠悟解了整個【金剛經】的深意,就等於讀懂了整部六百卷的般若經典而且還可以憑藉着這部【金剛經】而修持成佛!因此【金剛經】是想要成佛的人,所必須修習的一部經典,然而【金剛經】的文字雖然人人可以讀得,但是深奧的真義,卻非具有大智慧的人,是不能夠領悟得到的,譬如路標,是指引你順着這條路可以走向那個地方去,而指的不是這條路,經文有如路標,是指引你去到「佛」的世界去成「佛」,而不是要你依文解字的在經文的名相上去打轉。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則識攝色。迷則色攝識。但有心分別計較。自身現量者悉皆是夢。若識心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

  當「人」迷著於「法(有形無形的一切事物)」時,是「人」在追逐「法」,當「人」解悟不再迷著於「法」時,便成為「法」追「人」了。解悟時是「識心(自性)」攝伏了「色(相)」,迷時是「色(相)」攝伏了「識心」,只要有分別計較之心(非識心),那麼自身現量的(眼、耳、鼻、舌、身所覺知到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全是如同夢幻一樣,短時間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識心(自性)」寂滅(離一切相),沒有一處動念(憶念、住心),便叫做正覺(佛)了。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麁而見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弟子問和尚曰;有心無心?答曰;無心。問曰;既云無心。誰能見聞覺知。誰知無心?答曰;還是無心既見聞覺知。還是無心能知無心。問曰;既若無心。即合無有見聞覺知。云何得有見聞覺知?答曰;我雖無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問曰;既能見聞覺知。即是有心。那得稱無?答曰;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何處更離見聞覺知別有無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為汝解說。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見終日見由為無見。見亦無心。聞終日聞由為無聞。聞亦無心。覺終日覺由為無覺。覺亦無心。知終日知由為無知。知亦無心。終日造作。作亦無作。作亦無心。故云見聞覺知總是無心。問曰;若為能得知是無心?答曰;汝但子細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復可得。是心不是心。為復在內為復在外為復在中間。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問曰;和尚既云一切處總是無心。即合無有罪福。何故眾生輪迴六聚生死不斷?

  意思是;至極的道理是沒有言語文字的,因此要假藉言語文字來彰顯出至極的道理。佛道(成佛之道)是無「相」的,為了接引眾生而顯現形相。因此如今暫且假設有二人在談論「無心(離妄念的真心、不可得的自性)」。弟子問和尚道;有心(此處指覺知的心)還是無心?答道;「無心」。問道;既然說是「無心」,那麼是誰能夠見、聞、覺、知的?又是誰知道這個「無心」的呢?答道;還是那個「無心」既能夠見、聞、覺、知,也能夠知道那個「無心」。問道;既然無心(此處指覺知的心),便應該沒有見、聞、覺、知才對,為何說能夠有見、聞、覺、知呢?答曰;我雖然「無心」卻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問道;既然能夠見、聞、覺、知,便是有心(此處指覺知的心)了,那能夠說是無心呢?答道;見、聞、覺、知只是見、聞、覺、知而已(不去分別見、聞、覺、知的是什麼),就是「無心」,離開這個見、聞、覺、知而外那裡還會另有一個「無心」?我如今恐怕你不能夠理解,要一個一個的為你解說,好讓你能夠悟得真理。如果「見」是終日在「見」而猶如無所「見」的話,因此這個「見」也是「無心」之「見」。如果「聞」是終日在「聞」而猶如沒有「聞」的話,因此這個「聞」也是「無心」之「聞」。如果「覺」是終日在「覺」而猶如沒有「覺」的話,因此這個「覺」也是「無心」之「覺」,如果「知」是終日在「知」而猶如沒有「知」的話,因此這個「知」也是「無心」之「知」,終日的「造作」,雖「造作」也無所「造作」的話,這個「造作」也是「無心」之「造作」,所以說見、聞、覺、知的都是「無心」。問道;如何能夠知道那是「無心」呢?答道;你只要仔細的去推求看看,心到底(此處指覺知心)是怎樣的相貌?心還可以找得到麼?是心還是不是心?是在身內還是在身外?還是在身內身外的中間?這樣的在這三個地方去推求尋覓這個心,卻是了不可得,乃至於在一切的處所去尋覓這個心也是找不到的,因此應當知道是沒有這個心(見、聞、覺、知、造作等心)的。問曰;和尚既然說一切處所都是沒有這個「心」的,便應該是沒有罪、福等的了,為什麼眾生還會輪迴六聚(應為六趣或六道)而生死不斷呢?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經】與【耳根圓通法門】合參

相無相居士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相無相居士釋

  在【六祖壇經】裡說『佛法是不二之法』,又說『無二之性即是佛性』。為什麼說不二之法就是佛法呢?因為無論小乘的聲聞乘與緣覺乘的聖賢們,還是大乘的菩薩們,都是由「不二」這個法門踏入佛道(成佛的道路)的。又為什麼說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呢?因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佛性」。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門悟性論           相無相居士釋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門破相論            相無相居士釋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脩何法。最為省要。】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第六門血脈論      相無相居士釋

【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第四門安心法門       相無相居士釋          

【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則識攝色。迷則色攝識。但有心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第三門兩種入          相無相居士釋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決定成佛四法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